让文学之树更加郁郁葱葱
亚特兰大IT协会和亚特兰大华人写作协会将于2014年6月15日下午3点在本市“亚洲希望老人活动中心”推出新的讲座:《文学之树长青——中国当代文学的多元与走向》。
主讲人于文涛先生是英文中国日报高级记者和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委员会主任。2011年11月5日,于文涛曾在我市OCEE图书馆做过演讲《文化的大用就在于“无用”》,给笔友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月,于文涛将再次同新老笔友见面,共同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多元与走向,携手推动海外华文写作进一步发展,让文学之树更加郁郁葱葱。
1982年,于文涛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写作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自《中国日报》1981年创刊,一直在报社工作,发表了不同题材的英文稿件近千篇,强项是文化名人专访、书评和影评。曾“零距离”地采访过王蒙、刘心武、余秋雨、梁衡、刘恒、王朔、铁凝、毕淑敏、陈染、严歌苓等一大批老中青作家,对中国当代文学有一种“亲历”之感。
于文涛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多元。这个局面来自不易。一方面,“多元”体现了当今文坛的多样性、参与性、选择性和开放性;另方面,“多元”也不可避免地造成“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在讲座中,于文涛将客观评价王蒙、莫言、韩寒这三位标志性的作家,并具体分析体制内写作、网络文学、娱乐至死等文学现象。
于文涛强调,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的影响有限,切不可因为莫言获“诺奖”而产生一些错觉和幻觉。我们不要急于推出什么“大师”,而要首先营造产生大师的土壤。具体如何营造,于文涛将陈述自己的一些想法,以期引起讨论。
关于海外华文写作,于文涛说:近些年来,中国大陆之外的华文文学作品不但在数量上激增,而且在风格上也大大拓宽。比如: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散文集《目送》,台湾作家齐邦媛的家族记忆史《巨流河》和旅美作家哈金的长篇小说《自由生活》。站在全球华人的角度,站在文学的角度,站在审美的角度,这些华文作家的厚重之作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于文涛对亚特兰大IT协会“拓宽视野、服务社区”的举措表示敬佩,对亚特兰大华人写作协会吸收他本人入会表示感谢。他非常欣赏亚特兰大笔友们的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他说:“亚特兰大真美,蓝天,白云,绿树,森林连着森林……在如此美丽的环境,怎么可能不孕育出一流的作品和作家?”
演讲时间:6月15日(星期日)下午3点。地址:2830 Clear View Place, Suite 1700, Doraville, GA 3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