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佛學社共修 - 華嚴懺
12/02/2012 (星期日) 10:00am-12:00pm
從佛教的立場看,「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是正確的因果觀念。但是,從因到果必須有因緣的配合,所以,有時候犯了重罪,也有可能只受較輕的果報.....可見,因與果的關係並非一成不變的,從因至果之間,會受到其他各種因緣的影響。
佛教徒悔過,希望消除罪惡,發願積極修行的儀式。源於印度佛教僧眾向釋迦牟尼佛或大眾公開懺悔己過。拜懺的精神意涵是改惡修善,悔改包括無量劫(劫為不可計量的長時間,用以說明世界生成和毀滅的過程)以來所造惡業,因此是重要的修行法門。又因大乘佛教強調慈悲度人,因此繁衍出種種修持儀式,以增強願力修菩薩行。中國佛教懺法懺儀的規範,在儀則外也強調修持「止觀」(止息妄念,洞見諸法本空),以證三昧解脫(三昧意指心定
一處而不散亂)。
華嚴宗名列中國佛教的「教下三宗」。和天台宗一樣,華嚴宗也是有判教和止觀,只是華嚴宗強調佛陀所證得的「一真法界」,多出一份玄妙離奇的描述,因此常被誤為光說不練的「名相佛教」和「口號佛教」。事實上,華嚴宗和天台宗一樣,重點不在哲學,而在止觀。修行的目標是在於悟入經中闡述的「一教圓乘」的一真法界,也就是釋尊在菩提樹下悟到的佛境界。
華嚴經中,非常有名的是入法界品,裡面提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從第一位文殊菩薩到最後一位阿彌陀佛,共參訪了五十三位善知識,這些善知識看到善財童子的善根,無不欣喜,無不希望善財童子能夠跟著自己學習,希望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但這些善知識卻沒有一位強迫善財童子。因此,我們、為學、研究、做人,應該學習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的心態,謙虛、不懈、精進,及這些善知識的心量,悟入以華嚴層層無盡,廣大圓滿,理事圓融的華嚴三昧。
亞特蘭大佛學社
5383D New Peachtree Rd. Chamblee, GA 30341 (頂好超市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