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美籍华裔教
授蔡美儿撰写的《虎妈妈的战歌》(本报曾在1月20日进行过首轮报道)在中美两国引发热烈讨论之后,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近日的一篇博客又成为网络热
点。尽管钱文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有读过《虎妈妈的战歌》,但这篇名为《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的博客却被网友看成是对“蔡美儿的严
苛教育”讨论的另一种呼应——“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
“快乐教育说”再次遭到质疑
记者昨天从中信出版社获悉,《虎妈妈的战歌》中文版自1月下旬被引进国内以来,已累计印刷10万册,始终位居当当网和卓越网亲子类图书的畅销榜冠军。关于孩子的“教育”话题,从书到学界、从网上到网下,最终的焦点是:“教育是否应该是快乐的?”
美
国达特茅斯学院教授詹姆斯·伯纳德·墨菲的观点具有相当的典型性,他指出:很多人在衡量一种教育方式是否成功时,都把前提设置成“童年不过是在为长大成人
做准备”。然而,儿童不只是接受成长培训的准成人,更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有独特的能力和乐趣。他在文章中引用了经济学家萨默斯的观点,认为童年幸福与否,
不仅在于长大后是否成功,还要看是否得到了只有在孩童时期才能拥有的享受,比如纯真心灵带来的无忧无虑,比如忘记时间带来的悠闲自在。
钱
文忠的观点给这种持续的聚焦讨论提供了另一种冷思考,他认为,童年当然有其本身的价值,但与此同时,童年也需要为将来做准备。这是事物的两方面。“人生就
是快乐与痛苦同在,为什么我们要把痛苦从教育里剔除?”昨天下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再次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盛行的“快乐教育说”的质疑。
英国的好学校规矩非常严
钱
文忠在这篇博客写道:“对孩子不停地让步,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和更多的快乐,这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的主体思路。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他列举了英国和新
加坡的例子:“我们常讲欧洲的教育怎么怎么好,大家看看英国的好学校规矩严到什么地步。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大意是‘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
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说白了,就是可以适当地揍。大家都说新加坡的教育好,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后面墙上不是
经常悬着一把戒尺?据说,孩子表现不好,按规定打三下,只许打手心,不许打手背,必须两个老师在场的时候才允许执行。”
在
钱文忠看来,惩戒,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而犯
了错误要付出代价。”由此,钱文忠说他非常认同一句话:只有拥有了惩戒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他向记者讲了自己的例子,说小时候不是一
个好学生,上课调皮捣蛋,“就是被一个老师管好的”。“罚站,一站就是一天;弹脑门,时常弹。现在那位老师80多岁了,我们始终情同父子,我感谢他,爱
他。”钱文忠说,现在如果自己的孩子犯了错,他是希望老师能给予恰当惩戒的。
一味让步,孩子会被社会摧毁
钱
文忠此番“不务正业”地谈起“如何教孩子”,除了有感而发之外,更多的是出于他这几年在讲授《三字经》、《弟子规》过程中的所思所感。“常常有人问我,推
广《三字经》和《弟子规》最大的难度在哪里?我的回答是:社会。如果按照《弟子规》和《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孩子,那么,这些孩子到社会上90%要吃亏。”
在他看来,如今社会的复杂程度早已不是《弟子规》时代所能想象,“一味鼓励,一味让步,一味追求快乐,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走上社会,他面临的反差足以把他
摧毁。我们应该告诉孩子,长大成人是需要抗击打力的,要准备受到很多委屈。”
在
钱文忠看来,教育的重要使命是让孩子拥有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能力,这需要爱,而爱在很大程度上是责任,不是一味揣摩孩子、满足孩子、纵容孩子。“以前的
私塾门口都会挂一块牌子,上面写四个字:‘溺爱免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有家长“绝对不能看孩子日记”的说法,钱文忠表示不敢苟同。“我从小的日
记父母都看,也没怎么样嘛!不要看,但不是不能看。孩子突然反常了呢?也不看吗?这就是不负责任。”他的观点是:“不要以爱的名义向孩子让步,他们终有一
天会长大成人。我们这个社会要赋予校长、老师更大的权利、更高的荣誉、更好的待遇,同时也应该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
记者注意到,虽然钱文忠前一天才把文章发表到博客上,但是截至昨天晚上7点30分,点击率已经超过了17万次,转载率则超过1200次。这让钱文忠也感到“非常惊讶”:“我只是说了实话,如果能够引起大家更广泛的讨论和反思,那是再好不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