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有很多上海的朋友. 还没有看到有关的评论. 我把刚收到的<读品>杂志的"编辑的话"转贴与下, 给来自上海的朋友:
----------------------
2010年11月15日下午2时15分许,上海静安区胶州路728号的一幢28层民宅发生严重火灾。火灾发生后,上海公安、消防、卫生、应急办等部门立即出动,赶赴现场处置,展开灭火救援工作。截至16日下午,上海静安高层住宅大火已导致53人遇难。
------------------------
编辑手记•特别的话
截止此篇卷首语发稿时,仍有五十多人在上海静安教师公寓的特大火灾中失联,仍有十几名重度烧伤者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已经远离我们而去的是53条无法再来的生命。任何现代传媒手段播报的灾难新闻的冲击力,都比不过近在咫尺的火光与哀号能激起的兔死狐悲。惟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进入烧焦的28层大楼的记者说:“里面静得像一座死城。”一座死城,一道参天的伤疤,矗立在崛起的中国最发达的城市里最满目繁华、最纸醉金迷的区域,刺入每一个日日生活在魔都的人心里。
世界是一个诡异的戏台,“烟花”方谢“大火”又起,真是“贺者才闻,而吊者随至”。它似乎在提醒那些沉醉在盛世迷梦中的人们,天堂离这个世界还很遥远。
阿玛蒂亚森早就说过,大饥荒不会饿死人,只有人才饿死人。或许只有通过一系列这样的灾难,一次次生命的喘息与呼告,我们才渐渐认识什么是“政治”。
的确,这期【读品】很“政治”。无论是李海默的《1933,另一种弥赛亚》、还是程明对于建嵘新书的评论《来自中国经验的抗争政治》,都有着某种训诫意味,即便刘文楠的妙文《并非实录的实录》,对于梁启超与晚清学术思想的梳理都脱不开对政治的理解。另外王立秋翻译的罗兰•巴尔特访谈录《知识分子有什么用》,还包括【文化&艺术】的《秋白的豆腐》,以及关于“哈罗德•品特”的一组文章,都给这期【读品】带来了一些峥嵘之气。
然而,我不以为谈到“政治”就要立马分左右、分立场,政治不应该仅仅被理解为狭隘的“党派政治”,被理解为与普通民众生活疾苦毫无关系的利益分赃。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中,很多人正是因此而对政治报以冷漠,甚至嗤之以鼻。岂不知这样的做法,正中了极权政治的下怀。正如网上的流行语所说:当你不关心政治的时候,政治就来关心你。”
对于每个成熟理性的现代公民而言,“政治”是不该被无视的,“政治权利”也是不该放弃的。正如刚刚获释的昂山素季所言:“对我来说,真正的自由是免于恐惧。除非你能免于恐惧地生活,否则你不可能活得有人类的尊严。”真正的政治一定是跟人的生命血脉相连,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它就是人的权利,它就是人的平等和自由的保证,它还是每个人获得正义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