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生活的不断发达,老百姓在丰衣足食之余,对非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地升温,今夏我携女儿在回国探亲旅游的将近一个月中对国内这些蓬勃发展的各种专业和群众文艺活动不禁深有感触,想抒发一些感慨和同胞们分享一下。
由于女儿对舞蹈有些兴趣,我也想给她增添一些艺术熏陶,此外,本人自幼也喜欢蹦蹦跳跳,对文学艺术、影视戏剧、特别是音乐舞蹈都由衷地喜爱,同时也喜欢享受坐在大剧院内观看演出的那种感受,由此,在今夏回国休假时期有戏便看,乐不思蜀也!我父母亲家住武汉市,这样在江城武汉六月的各大剧院内的首场演出中,均没少了我和女儿的足迹。使我感到惊喜的是国内各个艺术团体各显神通、大放异彩,各大剧场好戏连台,高朋满座,使我和女儿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大饱了眼福。
首先,武汉市在古代著名音乐家愈伯牙遇知音钟子期之地的“古琴台”新建了一座具国际水准的大剧院“琴台大剧院”,一个月中就有三场大戏公演,我们挑选了每个剧团的首场演出,每场均乘兴而去,即兴而归;
第一场看的是由中国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全场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小时候只看了“样板戏”电影,这下可看到了中国最专业的芭蕾舞艺术家们的亲临演出了,我们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剧场,一里地远就有人手握几百元想买富余票,几场演出全爆满了。有趣的是,演出开始后,听到那熟悉的音乐,看到中国最高水平的芭蕾舞艺术家门的尽情表演的舞蹈,对“万泉河水”的似水柔情,“向前进,向前进!。。。”的斗志豪情,均感到无比地享受,以至于对那些“红色”的“阶级斗争”情节基本上忽略不计了。
第二场看了由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剧院演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饰演男主角的是位中国人(想必也是“中芭”出去的),该剧把“莎士比亚”的历史原创改编成了近代故事,看了不太习惯,我们对全场演出的感觉没有对中国中央芭蕾舞团的好,也没有我们曾经看过的亚特兰大芭蕾舞团由魏东升担演罗密欧的演出好。然而,毕竟是专业芭蕾舞水平,把欧洲的风情尽收眼底也不期然而然矣。
第三场的观摩演出对我和女儿的印象最深,是由著名中国舞蹈家杨丽萍亲自创办并亲自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剧《云南的响声》,这是杨丽萍继她的第一集《云南印象》之后的又一大作,杨丽萍称它为“大型衍生态打击乐舞”,全场演出阵容庞大,气势宏伟,不仅有专业的舞蹈家如杨丽萍亲自担任主演,还有众多训练有素的业余演员,有些是来自山区、园林等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有上百名演员的阵容,
歌舞剧《云南的响声》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原汁原味的云南原生态“响声”,把水缸,镰刀、竹子等等这些来自生活的最本质的器物都奏响了纯粹的自然乐章,加之常常伴随一些神秘的色彩深深地吸引了观众,特别是杨丽萍本人的三段精彩的演出:“催生”、“牛玲舞”等的表演精彩绝伦!此外,那些劳动人民淳朴地自然唱腔在音响效果极其现代化的剧场迂回荡漾和那气势磅礴的阵阵乐鼓,确实是荡气回肠,令人振奋。《云南的响声》同任何其它的艺术形式决然不同,她是百花齐放花丛中独自绽放的一株与众不同的新花。其次,第四场演出则是在湖北剧场看到的最普及化的大型音乐舞蹈的文艺演出,所不同的是,不仅舞台上有来自全湖北省各个专业文艺团体近
400人的演出阵容,在剧场的外围还有好几百人组成的腰鼓队、秧歌队、舞龙队等等助阵,车离湖北剧场还有一里地远就看到了鼓乐齐鸣的热闹场景,演出中的各个音乐节目均有舞蹈相伴,服装鲜艳多彩,演员多才多艺,又是美不胜收。而后的第五、第六场演出都是在武汉电视台的演播厅内观看的,那些五光十色的灯光布景,群星闪耀的各个节目,像行云流水般地更来换去,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莺歌燕舞不夜天呀!乐得女儿和我不得不频频地向扫过来的大摄像机拍手,为演出喝彩。
此外,还有遍地开花的中国民族舞蹈、交易舞、国标舞、健美操、广播操、太极拳、武术等等在各个城市的文化宫、学校、公园以及各居民小区内处处放眼可见,几乎全国上下工、农、兵、学、商,老、中、青、少、儿,人人有舞跳、个个显身手!
看到国内繁花似锦的艺术舞台和蓬勃发展的群众文艺,老百姓视文化艺术生活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感慨之余想抒发一句感言:艺术起源于生活,又是人们生活的实践创造了更美、更新、更丰富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