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我们这些海外华人大都有颗赤子之心. 不然我们为什么会那么关注发生在那块热土上的大事,小事,揪心事? 不然我们为什么会对六四念念不忘?
大多数的我们很渺小,通常我们谈论的很多国家大事, 我们做不了。但有些小事,实实在在的事, 我认为我们大家都可以做到,而且我们可以做的很好. 那就是关爱一下这些无助的孩子。
ZT或秦川牛发了个贴子(http://www.atlanta168.com/View/article_2282.htm), 里面的一张张可爱而又可怜的小脸让我看了揪心. 如果我们不是因为有幸作了我们父母的孩子, 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是因为有幸做了我们的子女, 那我们自己身边的这些衣食无忧,天真可爱的公子大小姐们就可能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
这段时间,还有一贴是关于Karen Xiao和亚特兰大专业舞蹈学校的一些跳舞的大孩子们将一些美国家庭领养的中国的小妹妹们聚集到一起,教这些被领养的娃娃们唱歌、跳舞、学中文,在游戏和姐妹友情中熏陶中国文化的。我很为这些美国朋友的奉献精神和爱心感动,也为这些作为大姐姐的孩子们的热心和关心感动。看看这些幸运的孩子们的快乐笑脸(http://www.atlanta168.com/View/article_2192.htm),你怎能相信,她们全是孤儿,是弃婴?这些充满爱心的美国朋友改变了她们的命运。他们是我们的学习的榜样。就我了解,这些美国的领养家庭中,大部分的经济状况还不如我们华人,有些也不缺孩子。
勤劳的华人同胞们,我们为了实现美国梦,在这里辛辛苦苦地打拼,挣钱。房子有了,开始换更大的,车子有了,不断换更好的。很多人达到了美国中产阶级,并还在努力地升级。但是我们努力奋斗,不断改善物资生活的时候,我们的幸福感增加了吗?我们经常Party,打牌,社团,但我们精神充实了吗?我再想,可能有一种消费最值得,这就是少吃一顿饭,少卖一件衣服,把省下的钱换成一份爱,去帮助一个可怜的孩子。帮助她实现求知的愿望。在帮助中,让我们自己默默无闻地,去感受孩子成长的快乐。
帮助孩子的形式有很多,但我很希望有一种机制和氛围,它不受任何个人、或团体的功利影响。它是大家自发地,并通过某种机制和信息技术相互促进和协调管理的,资助和受助是一对一地。建设学校国家有义务,富人有能力,我们这些小民就关注小事,找一个孩子,或几个孩子,让他(她),读好书,读完书,持之以恒。
所以我希望这个贴子能够引起大家注意,并集思广益,看我们能不能建立起这样一种松散的机制,营造出这样一个氛围来。这个机制大致要做到:
1. 自愿者的方式,展开这种能够长期持久的一帮一爱心活动。要坚决消灭利益团体和个人!
2. 自发地收集各自身边的可怜的孩子的信息和资料,并能够汇总上来,做为受益对象。
3. 建立推荐人制度。聚集一大批自愿者,大家就可以利用回国探亲访问、旅游等各种机会,扑捉受益对象并考察。资助时身边的人帮助身边人推荐的对象,感性强,好操作。
4. 如何管理?即能让资助人能够轻松地资助孩子,方便地了解孩子的状况?又可以保证与孩子家庭关系具有相当的超脱性。通常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也需要帮助,但除我们的直系亲属外,在亲朋好友间慷慨解囊并不是件轻松事。这种帮助也经常被曲解且孩子往往不能受益。
5. 如何利用已有的一些资助孩子的渠道?希望工程,妇联等。但又不“正式化”。保留我们的个性化,感性化。
6. 其它?
--狍子抛砖
多可爱的孩子们!
怎能想像这些小姑娘们'曾"是孤儿!
(图片为转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