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不仅用来思考,还用来高贵”。父亲这样说的时候,我想起了杨靖宇将军,想起了网上那张黑白相片。
透过冰冷的电脑屏幕,我依 然能够感受到这张相片的沧桑,尽管经过了细心的保管和电子图像的精心处理,还是掩盖不住时光留下的印记。照片里的他,方正的脸,塌陷的腮,颧骨高峻,左颧 骨下方有冻伤的痕迹,短发长须,眼睛微闭,嘴唇微张,牙齿清晰可见。我知道,这个头颅曾经骄傲地架在一副身材健硕的躯体上,威震东北;这个头颅,曾经带领 众勇士充满激情地喊唱着“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是的,他 被人们唤作杨靖宇。他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配合全国抗日战争,智慧地领导着抗联战士与日伪军游击作战数百次,他的足迹遍及长白山麓和 鸭绿江畔,在白山黑水间转战,让日伪军闻之魂飞魄散。毛泽东曾专门撰文称赞,“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线,是人所共知的。”
可是,这个头颅却在刚满三十五岁的时候,被生生地砍了下来,脱离了那个高大稳健的身躯,带着中国人的骄傲和倔强折服了杀害他的敌人——那些日本军人,还有日本女人,他们穿着黑色的和服去拜祭杨将军的头颅。
往事多么不堪回首!法西斯的铁蹄踏破了我们的国,离散了我们的家。中国人不堪屈辱,起来反抗了。杨靖宇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杨靖宇并不姓杨,本姓马,名 尚德。1932年奉命到吉林南满组建游击武装,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化名杨靖宇。靖宇,朝鲜语,驱逐外敌。其实,姓名仅仅是一个代号,一个区分自己和他人的 名称,但姓名同时又被赋予了很多责任,祖训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名里面自是有着丰富的含义。
而在这片从来就不缺少气节和忠烈的土地上,走出了千万个杨靖宇。十四年的东北抗联游击战争中,“杨靖宇”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将军的名字,更是所有抗联将士的化身,是所有被日本侵略者点燃怒火的生命。
杨靖宇牺牲后,残忍的日军割其头示众报功,又剖其腹查验胃肠,他们不明白“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的杨靖宇到底是凭着什么样的意 志,能在茫茫林海中八天断粮没水无眠,还能与日军周旋战斗。到底是什么样的意志,才会让这个中国将军八天前与警卫员合吃一碗雪水糊糊的胃,能够吞咽下成团 成团的棉絮。
杨靖宇牺牲的消息传开后,抗联一路军将士抱头痛哭:头可断,血可流,坚决把抗日的大旗打下去,打到底,为杨司令报仇!
“亲爱的同志们团结起,从敌人精锐的枪刀下,夺回来失去的我国土,解放亡国奴的牛马生活!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呀!赶走日寇推翻满洲国。这一次的民族革命战 争,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在杨 靖宇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歌》嘹亮的歌声中,一路军将士频繁对敌人发起拼死攻击。《日军战场实录》说,这支部队“打疯了”。能不“疯”吗?这 “疯”是对杨靖宇的祭奠,这“疯”是对侵略者的仇恨。恨有多深,打得就有多狠,满腔的仇恨射出“疯”的子弹,我们要的是,让侵略者滚出中国!
终于,在杨靖宇牺牲五年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虽然,从此以后,我们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待日本承认八年的侵华历史,等待日本幡然醒悟!
时间到了1957年7月15日,靖宇陵园在吉林省通化市江东胜利街东山之巅落成了!朱德为杨靖宇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9月25日,哈尔滨 万名军民恭送杨靖宇将军遗首。1958年2月23日,在庄严的《国际歌》中,杨靖宇将军的遗首和遗骨对接合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 导人敬送了花圈。十八年的身首异处,终于合而为一了。
如今,英雄牺牲地蒙江县已更名为靖宇县。是为纪念。每年到杨靖宇殉身处参观的人数 达几十万人次之多。这让我们日渐干枯的灵魂欣喜地看到了希望:一代代中国人没有忘记抗联将士血染战袍魂断沙场的壮举,是他们牵制了数十万日军侵华,使关东 军无法入关,是他们四保临江扭转整个南满战局,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当下的安宁与和平,是他们用自己的顽强挺起了中国脊梁,凝聚起民族力量。
翻看一页页落满尘埃的史册,抚摸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那些视死如归的勇士们,或伤痕遍身,或嘴角带血,或反剪双手,或戴着脚镣手铐,但他们无一不昂扬着 高贵的头颅,不向恶势力低头。他们,不愿意让乞求玷污了高贵的信仰,也不愿意让背叛迷失了高贵的方向,更不愿意让享乐腐化了高贵的灵魂。他们,才是真正的 共产党人。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16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