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二日正逢母亲节,阳光明媚,春风习习。北美摄影协会在North Fulton OCEE Library举行第十二场活动,由资深会员厉斌先生与大家交流黔东南采风经历,分享此行的摄影作品。
讲座开始时,先由会长黄建中代表摄影协会,向OCEE图书馆的负责人John Offerdahl捐赠已故华裔摄影家谢尤勤(Eugene Xie)的摄影画册。英年早逝的摄影家谢尤勤生前在美从事化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业余时间痴迷于美国西部风光的摄影创作。他去世后,文学城网友们将他的作品集结出版,题为“行走于西部”。此书向读者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眷恋。摄影协会成立之初,就有会员提议捐赠此书以感谢OCEE 和Spruill Oaks图书馆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参与捐款购书的人员名单为张晓京,石明非,卞宏斌,黄建中,雷胜利,霍书敏,曹红,朱曾汴,姚刚, David Yu,郭燕。
接着,会长黄建中介绍了摄影协会近期的几次活动。围绕摄影家和收藏家靳宏伟收购法国图片社Sipa举行了一场餐叙, 参加了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慈善美食大赛并负责摄影,另外摄影协会还将举办微距摄影讲座(郭彥文和郭燕主讲)以及摄影图片处理方面的讲座(由郭燕主讲)。最近,协会还在会员唐毅的大力帮助下,把以前协会的静态式网站改建成动态式的论坛。目前仍处在试用期,希望不久可以给会员和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摄影作品和经验的平台。
讲座接着步入正题,由秘书长郭彥文向大家介绍了厉斌。
厉斌是北美摄影协会资深会员。他对摄影的兴趣始于十年前,摄影风格细腻,主要注重风光片,近年开始拍摄舞台片、人物肖像及微距。厉斌曾以“下里巴男”和“万文”等网名在华讯(huaxuntoday.com), 亚特兰大华人信息网(Atlant168.com), 和洋插队(yangchadui.com)等网站发表了不少作品,其中“恰河晨韵”等图文并茂的作品深得网友的好评。其多幅作品在Rosswell Photographic Society年展上获奖并被收购。2010年作品“恰河晨韵”在“中国摄影报”上登载。2011年作品“风雨飘渺新月湾”被 Georgia Perimeter College图书馆永久收藏。
在听众热烈的掌声中, 厉斌开始介绍他的黔东南采风之旅, 他首先解释讲座题名“浮光掠影黔东南”的原因。因为七天的短暂旅程,一半时间花在路上,摄影时间大致三天,因此称浮光掠影。而四月初正值雨季,所以他的作品不以风光片为主,更侧重近距离拍摄当地的人文风俗。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简称黔东南州,是中国贵州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黔湘桂交界处。黔东南州辖1个县级市,凯里市,和15个县。 黔东南常被人概括为苗乡侗寨,除了山青水绿景色秀丽之外,当地的乡土文化保护得较好,很多地方基本保留着原始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此地区最吸引人的地方。黔东南可以大略地分为三个区域,西北是苗族生活区,南部是侗族生活区,东北部是多元文化融合区。
厉斌黔东南摄影行程安排如下:
• D1 北京——贵阳——凯里
• D2 凯里——革家寨——凯里——朗德——雷山
• D3 雷山——达地——达洛——新寨——也蒙——达地
• D4 达地——西江
• D5 西江——凯里——榕江——从江——高增
• D6 高增——芭扒——小黄——黄岗——高增
• D7 高增——芭莎——从江——贵阳——南京
厉斌在第一到第二天的旅途拍摄中,着重向大家介绍了革家寨。
革家是至今尚未被识别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人口大约有6万左右。革家自称是“羿”的后代,图腾崇拜是太阳和弓箭,从革家人的服饰、信仰、礼仪等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太阳和弓箭的影子。至今革家女人头戴形似太阳的太阳帽,身着布满类似太阳和弓箭图文的服饰。革家男人则视弓箭为生命,家家户户都把红白相间的弓箭作为神物放在家中大厅神龛的位置供奉。
从厉斌的作品里面,我们看到了革家妇女在蜡染和刺绣等生活照,革家老人或儿孙绕膝,或围着火塘相对无言。如今在这些古老的村寨居住着的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青壮年男子都去城里打工干活了。
因为当地民居都是木结构,室内昏暗,采光有限,白天室外的自然光仅从打开的那扇门照进来。但这唯一的光源,就象是舞台上的一柱光,让人物和环境都笼罩在一种古典神秘的气氛里。厉斌采用大光圈广角镜,使背景更加幽深统一,拍摄主体更加突出,细节更加精密细致。在那一幅幅带着油画质感的画面里,我们看到了孩子明亮纯净的眼神,老人布满沧桑的面容;女子手里的刺绣炫着耀眼的红,男人身上的衣服晃着油亮的黑;炉灶间白烟袅袅,火塘边炭火通红。偶尔也有几张风景片闪过,却见清水江畔廊桥横,岭上木楼叠。春雨绵绵,染绿几弯梯田。油桐花开,点雪树梢间。
第二天 朗德上寨
朗德上寨是比较著名的苗寨,奥运火炬曾到过这个地方传递。郎德最为出名的是它的芦笙场,地面是用鹅卵石以仿古代铜鼓面十二道太阳光芒和飞奔的骏马。
进郎德上寨得按苗家礼俗喝拦路酒。从寨脚公路开始,到寨头的进寨门楼,设迎客拦路酒卡,多达12道。妇女们身穿绣衣条裙,头戴银角冠,男子们则长袍马褂,全村尽出,把客人引至寨中心芦笙场。场上铜鼓高悬,村民们在这里为客人献上传统的苗族歌舞:芦笙舞、板凳舞、木鼓舞,铜鼓舞……最后,全村男女老少络绎上场,围成若干个同心圆,随着铜鼓点子款款绕场起舞,邀请客人一起狂欢。
朗德上寨的街道都由石块铺路,干净整洁,给作为游客的厉斌留下极好印象。我们跟着厉斌的镜头,在朗德上寨捕捉到了四位德高望重的族长,仙风道骨的白胡子老人,还有前来旅游的外来美眉。。。
从雷山往南,厉斌随向导到著名的水上粮仓。苗族的房屋一般是木质建筑,为了防火,人们将房屋和粮仓分开,粮仓建在水塘上,既防火又防老鼠偷食。直到现在还在用。适逢当地人杀猪,厉斌还抓拍到蒸气缭绕中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生动场景。
第三天 达地乡
这里苗、水、侗、瑶等民族杂居,由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还保持着比较原生态的传统生活方式。独具特色的百鸟衣苗族服饰、清爽的水族服饰、古朴的古瓢舞以及老百姓的生活常态,对于关注民生、民俗的摄影师来说是不可多得的题材。据水族的民歌说,他们的祖先来自广西邕江峡谷。他们和侗族一样,祖先是古骆越族的一个分支。
当地的服饰色彩明快,图案精巧,街上随处可见那些美丽精彩的点缀,哪怕是外婆背孩子的背带,都装饰着那些耐看的手工饰品。男人们身上黑亮结实的亮布衣,都是自家纺织漂染缝制的,各家都爱比较谁家染出的布料最油亮。
在也蒙苗寨,厉斌遇到了一位另类男孩。他在附近打工,所以经常回家。他染发梳蓬克头,夹克里的T恤衫上印着一只燃烧的香烟。出去打工,他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生此地,他明白这里的一切很无奈。在厉斌的一张照片里,前景是寨子里的一位中年人,歪戴帽,身着又脏又旧的灰外套,草绳腰上一系,拖垂的灰色长裤耷拉在胶鞋上。而这位岣背而立的中年人身后是那个男孩,红头发红夹克黄短衫,蓝色紧身细腿裤,叛逆的表情,很酷很不逊地站在路边。另外一张照片里,室外的光线从窗棱间穿过,照着男孩向远方眺望的双眸。那竖排的窗棱,就象监狱的铁条一样,无形中禁锢了男孩那颗躁动不安的心。这两张照片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成功,对比强烈,寓意深刻!
第四天 西江
在厉斌的一幅题为“女木工”的照片里,他尝试了黑白照。这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在一个普通的小店里,甚至看不到任何明显的当地标志性的服装或者环境,但这幅逆光的照片却有着丰富的黑白灰层次,显得非常不普通,甚至让人想起布列松的那些黑白人物照。
西江千户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可在这里拍摄苗寨全景、苗家吊脚楼、长裙苗服饰、苗族歌舞、苗寨夜景、苗家长桌宴等。
西江最佳的摄影时间是晚上,千户苗寨灯火通明,星星点点。还有早上八点前,经常能看到雾气飘逸的情景。但西江非常商业化,厉斌认为不够原生态。在厉斌第五天第六天的摄影旅程中,尤以作品“暮色琴声”和“牛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第七天岜沙苗寨
岜(bia)沙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全村至今还保留着浓郁的古代遗风的生产方式。男子头顶挽着发髻,穿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和直筒大裤布裤、身挎腰刀、肩扛火药枪,女子穿大襟的上衣、下穿百折短裙、扎绑腿。若遇旅行团安排表演,可在这里拍摄岜沙独特的服饰、粗犷的原生态苗家芦笙舞、镰刀剃头、婚俗、斗木牛等。
黄岗侗寨
“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是一个有着1600多人的纯侗族村寨。这个村庄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整个村寨隐蔽在深山上,距公路有4公里之遥,从外面完全看不到村寨,村寨的后面是一片原始森林。5座鼓楼耸立,清一色木楼。这里的侗人迄今生活在自然生态的循环中——祖祖辈辈只栽糯谷(人类最早的谷种),不吃籼米;吃饭不用筷子,用手指;厕所建在自家的鱼塘上,排泄物养鱼;稻田养鱼,插完秧后从鱼塘里把鱼捞起来放置稻田,种田不用化肥,鱼吃寄生虫;收割不用镰刀,手摘禾;碾米不用机械,传统舂米;谷仓不在家里,在水塘中央,防鼠防火防贼。他们的文化非常古朴:有十分平等的原始民主,有十分丰富的婚嫁丧葬和祭祀的礼仪,有别具风格的音乐、舞蹈和十分精美的刺绣艺术,他们所有的文化都是靠口传心授。侗族的原始宗教和文化使得他们自觉地保护黄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中国艺术研究院李莉
在去年来亚特兰大的多彩贵州风大型演出里,我们有幸看到了苗族歌舞,侗族大歌,岜沙火枪手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节目。那台节目应该是贵州原始丰富的民族习俗,绚烂多彩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的民族传统的成功融合和提炼。
在最后几天的游历中,厉斌也积累了不少好作品。在他的很多室内照片里,他都能巧妙地利用各种光源,有的是自然的散光,有的是天窗照下来的聚光,还有是闪光灯打到天花板的反光。这些光源不仅勾勒了人物的轮廓外形,还点亮了局部色彩,使构图生动而富有变化。
常言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厉斌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深入黔东南,拍摄了上千张照片,其中有很多佳作,相信他会慢慢和大家分享。这样的摄影行,不再是猎奇,更多的是身处陌生的环境,去发现意想不到的美,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视觉语言,做到眼有所见,心有所悟。而这种艺术上的顿悟,闭门造车往往是做不到的。所以摄影者应该走出去,一定会有收获!摄影爱好者们,黔东南会是你下一个拍摄地吗?
摄影协会衷心感谢厉斌在百忙之中为协会精心准备的讲座。他不仅与大家分享了他的一幅幅摄影佳作, 而且为每一幅作品都加上了别具匠心的标题, 标题与画面相得益彰, 引人入胜, 也足见厉斌的深厚文学功底。他为大家开了个好头,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摄影爱好者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摄影作品。
摄影协会感谢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参与, 敬请大家继续关注摄影协会今后的活动通知, 也希望大家对摄影协会的活动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有希望加入协会的摄影爱好者,请联系:黄建中(678-516 3465),郭燕(404-384 6603)和郭彦文(404-935 1325)。
北美华人摄影协会(文:朱力力,摄影:Diana Li,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