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记北美华人摄影协会“艺术与摄影”讨论会
五月五日星期六下午, 北美华人摄影协会在North Fulton OCEE library成功地举办了第十场活动。
(郭燕摄)
本次活动一反过去讲座的形式,采取开放型的沙龙模式,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极好机会。本次沙龙由朱力力理事和石明非理事主持。在二人的经历中,都和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也积累了很多艺术理论知识和实际创作经验。另外,现任教于Clayton州立大学美术学院的谢曹闽先生,也携太太,摄影专业的陈维,到此捧场。他们的到来让这次讨论会的专业水准更上一层楼。
(郭朋摄)
讨论会由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的一幅曾有所争议的照片“骑自行车的人”打开话题,接着又观赏了他的一系列代表作。大家注意到在他的作品里,几何元素所带来的强烈形式感,认识到人物,背景,构图等元素在决定性的瞬间的完美结合,探讨了阴影在作品中的作用和表现力,还分析了构图和光影的各种可能性,更谈到布列松和他创立的马格南图片社,是如何打破过去摄影模仿绘画的传统,在观念上的革新,以及摄影大师一贯坚持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作品中偶尔出现的超现实主义元素。
(布列松作品之一)
(布列松作品之二)
布列松把摄影定义为在某一瞬间,对于一个事件内涵的认知与发掘,同时通过形式上的精密组织,以赋与这个事件恰如其分的表现。而布列松的照片所截取的瞬间,不仅是当下发生在他眼前的一瞬,更是事件此前此后整个过程中的一个波峰。
(布列松作品之三)
其后,大家又因布列松的另一张作品,画面仅仅是局部的一双腿,而引发了对传统绘画中主体表现对象的完整性,现代摄影艺术对局部的即兴处理的热烈讨论,进而得出现代绘画也受到摄影影响的结论,对主体对象的不完整性也有了新的认识。
(布列松作品之四)
接着,大家的注意力又转向一位与布列松风格迥异的美国摄影大师厄文潘。厄文潘擅长于肖像和时装摄影,但他为时装杂志的摄影带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完全有别于一般的商业时装摄影。
厄文潘认为即便是拍摄一块蛋糕,也可以产生艺术,他指出一张好的摄影,它能够传达事实,触动心灵,改变观者;总之一个词,有效!
(厄文潘作品一)
大家不仅欣赏到厄文潘为名演员和艺术家拍摄的肖像,也谈及他的肖像是如何成功地突出人物的个性,让简单的人物肖像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大家还探讨他独具匠心的用光技巧和黑白大幅片所呈现的细腻层次。
(厄文潘作品二)
(厄文潘作品三)
讨论会还介绍了借拍摄辣椒以突出结构与形式的摄影大师爱德华-韦斯顿,以及摄影家Alfred Stieglitz,后者最为有名的作品是他为妻子和画家Georgia O'Keeffe拍摄的一系列手的照片。
手是人的内在思想与外在世界的接触点,很多摄影师都把手作为独立表现对象,进行反复拍摄。艺术家罗丹曾创作出“上帝之手”的系列,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也表现的是上帝之手初创人类的瞬间。而摄影就是通过手按下快门那一刻,成为人的内在思想和外在世界的媒介。当然,手也是很多人物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部分,因为拍摄对象往往不知道手如何摆放。
在女摄影家Dorothea Lange的一系列流民作品中,大家仔细分析了其中一张“盲流母亲”的最为成功之处,而这张作品最终成为大萧条的象征,被广为流传。
名家大师的介绍以罗伯特杜瓦诺的作品作为完美结尾。杜瓦诺的作品诙谐幽默,他经常在同一地点和角度,反复拍摄不同的人物,或者采用同一主题,但变换各种不同的地点角度进行抓拍。他的作品为人们相对于布列松决定性瞬间所提出的非决定瞬间的理念,加上了一个很好的注释。
(杜瓦诺作品一)
此后,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些国家地理杂志照片和当代摄影人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的从大师作品中获得灵感,有的以自己的独特视角记录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重大事件,有的大胆采用开放性构图,有的是在我们最熟悉的景点拍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它们或黑白或彩色,无论是作品的内涵,还是表现手法,都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最后,讨论会选择了摄影协会2011影展中的部分作品,邀请创作者个人分享拍摄过程和经验体会。这些作品也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启发和美的享受,同时引发参与者对技术与艺术的更深层的思考与探索。
通过大家的积极参与和踊跃发言,本次活动形成了很好的互动交流,学术探讨的气氛热烈。会员们表示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东西,充分肯定了这种形式的讨论会的有效性。
更多照片视频请单击:
北美华人摄影协会
www.cpana.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