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font-family: Times;">在美国打工的张益唐博士的事迹与北大精神有何关系?尽管人可能是北大毕业生,但你不能什么都跟北大精神扯进来。打工也是北大精神吗?那是美利坚的精神。再说,</span><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font-family: Times;">现在还有北大精神吗?100% no.</span><div><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font-family: Times;"><br></span></div><div><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font-family: Times;">Nothing related. nonsense, confusing people in Atlanta and Chinese people in the world. I do not buy it, so do the people in the world.</span></div>
踩楼[0]顶[0]
游客IP:12.236.96.*发布于 2013-06-04 03:1418 楼#
<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font-family: Times;">在美国打工的张益唐博士的事迹与北大精神有何关系?尽管人可能是北大毕业生,但你不能什么都跟北大精神扯进来。打工也是北大精神吗?那是美利坚的精神。再说,</span><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font-family: Times;">现在还有北大精神吗?</span><div><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font-family: Times;"><br></span></div><div><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font-family: Times;">Nothing related. nonsense, confusing people in Atlanta and Chinese people in the world.</span></div>
https://www.simonsfoundation.org/features/science-news/unheralded-mathematician-bridges-the-prime-gap/
Zhang said he feels no resentment about the relative obscurity of his career thus far. “My mind is very peaceful. I don’t care so much about the money, or the honor,” he said. “I like to be very quiet and keep working by myself.”
张益唐为什么会落脚新罕布什尔大学?这里面有两个主要人物,都是我们北大80级的同学;一个是唐朴祁,一个是葛力明。<br>1999年初,已经在美国Intel实验室工作了几年的唐朴祁去纽约参见IEEE年会;他在会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网络交通(Network traffic)的文章。这个研究解决了数字网络服务质量(QoS)的一类实时量化的问题。 唐朴祁和一个同事把多种可能情形的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它们可以把各种情况提升到最优的O(n)复 杂性, 这种线性复杂性已经是不可以做任何改进的了。但有一种情形只有复杂度为O(nln(n)) 的结果,这当然不是最优的,会成为此算法在高速网络实时应用的障碍。开会期间,唐朴祁找到在纽约的张益唐,因为张益唐没有固定电话,找到他还是不容易的。他们见面后,唐朴祁发现老友有些疲惫沉默,于是就和他聊他感兴趣的数学。特别聊到他们在计算复杂性方面遇到的这个困难。大约三周以后,张益唐告诉唐朴祁他看懂了这篇文章并对余下的这个数学问题有主意了。在电话上来回交流几次以后,他们终于找到了最优的线性解。这就导致了唐、张的一个合作的专利。我谷歌了他们二人的英文名字,立刻找到了他们的专利。据说这个专利已经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得以广泛应用。三个星期啃下一个有广泛实际用途的计算机算法难题,让张益唐顿觉宝刀不老,信心大增。唐朴祁也对他的数学实战功夫也深有印象。<br><br>【唐朴祁(左)与张益唐】<br>同年晚些时候唐朴祁到哈佛参加ACM会议时,特意和在波士顿附近工作的葛力明提起张益唐的强大分析实力和他当时的艰难处境 。作为学长的张老师不仅做过他们的习题课老师(应该是抽象代数吧?),也是他们自己组织的大学生讨论班上的常客,他们从张老师那里学到过很多数学。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是,无论在任何环境下,他们的这位好友都在思考数学、心里总是装着那几个数学大问题。<br>这次和葛力明见面时,唐朴祁已经不知道张益堂的准确工作地点。此时从宾州大学博士毕业并在大学有固定位置的葛力明似乎更有条件帮一下他们的朋友和老师。经过一番周折,葛力明在美国南方的一个赛百味快餐店(Subway)联系上了张益唐。两三天后张益堂就来到新罕布什尔大学做访问学者了。每过几天,张老师都会说,有进展,应该很快就出来了。但时间过得很快,两个月、三个月,两年、三年...。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十四年后,张益唐的文章被权威期刊《数学年刊》接受了。当然在美国大学里要留一个没有多少资历的人十四年肯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中间也有酸甜苦辣的故事。但有张益唐这样传世的好结果,任何付出都值得。这其中帮他最多的是今年四月十九号刚去世的新罕布什尔大学前系主任凯尼斯·阿佩尔(Kenneth Appel)。2013年4月刚去世的阿佩尔也是世界级的数学家,他和沃夫冈·哈肯(Wolfgang Haken)借助电脑在1976年首次证明了四色定理,这也是载入史册的工作。值得的欣慰的是,在这位伯乐去世的前两天,他已得知张益唐的结果,这无疑是对他多年来的付出的最好报答。<br>我们80级的帅哥葛力明过去的十年一半时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院工作,教书育人,深得国内同行的好评;同时他也是新罕布什尔大学数学系的大教授了,他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应邀做过45分钟报告,这在他们学校应该是凤毛麟角的了。更重要的是,作为北大数学系的80级学弟,对于数学好、又执迷于数学的学长,他真正做到了出手相助!普通数学人崇拜名气大权力大的,但真正数学人是敬仰那些为了数学而献身而痴迷的!<br>更重要的是,在新罕布什尔大学数学系, 张益唐又可以在数学讨论班上把自己新的想法、新的工作与大家分享。这样,他平生的第二篇文章,关于黎曼猜想的文章(On the zeros of ζ ′ (s) near the critical line)发表在重量级的数学期刊《杜克数学》( Duke Mathematical Journal)上。之后,他还有一篇50多页的关于Landau-Siegel零点猜想的文章(On the Landau-Siegel Zeros Conjecture)放在数学公开平台网上。因为当时张默默无闻,文章被当成民科作品被忽略了。现在发现他有真才,文章又被翻出来,有评论说这可能是解析数论的另一个重大突破。而现在已经被承认的孪生素数猜想文章也是在葛力明的讨论班上讲过的, 从这里走向世界的。<br><br>刘建亚认为张益唐的文章不但可以载入数论史,还可以载入数学史;将有深远的影响。另外,文章很容易懂;山大的数论研究生就可以读懂。他们下周的数论讨论班就会讨论张益唐的文章。<br><br>结尾的几句话<br><br>过去的二十年是数学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我们在有生之年见证了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还看到了孪生素数猜想的重大突破。作为华人,我们为张益唐德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br><br>文章结尾前先谈谈张益唐故事的启迪。基础数学的一些极其重大猜想的突破需要极聪明的天才,这些人包括国际数学竞赛的金牌得主(如陶哲轩、佩雷尔曼、吴宝珠),有受过正规数学训练、且被老师同学公认的数学高手(如陈景润、张益唐)。首先这些人要受过正规的数学训练。由徐迟先生力作带动的全民作猜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希望这也不是张益唐的成功带来的副产品。第二,这些数学天才还需要对数学有无限的热爱和执着、同时没有对物质的过高追求。后一点尤其重要。一颗平静的心胜过五颜六色的光环、五花八门的资源。在清贫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佩雷尔曼、张益唐的故事再次证明了这一点。<br><br>再回到北大数学100年;和此文开头呼应。北大78级的精英分子很多;很难一篇文章写完。本文仅仅通过王鲁燕、张益唐写出那个时代的一些往事。让我自己也过了一把回忆往事的瘾。实际上,78级还有一些最后离开数学的同学,比如我前面提到的刘森,他毕业后调去了中纪委,曾多年在中纪委的华北室工作。在同学聚会发言中,他告诉我们,在办案中用数学的逻辑,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十年前河北、黑龙江那两个大腐败案都是他们室主抓的。为此,居然有人对他的办公室窗户打黑枪。还有些同学离开数学的原因是兴趣发生了变化。比如号称民族主义领军人物的王小东;他自称78年入大学头两年成绩上乘,后不读数学,只读英语小说。毕业后学习经济管理并极力宣传民族主义,其著作《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颇有影响。<br><br>那个时代的北大数学人确实有多方面的精彩;象我的大学同学孟肖敏毕业后居然当了律师,开了个上海信天诚律师事务所;另一位同学张占海曾三次担任中国南极考察的领队和首席科学家,我们毕业25周年给母校的礼物就是张占海带回来的南极石。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真让我感到行行出状元,聪明人在哪里都可以出彩。<br><br>百年的北大数学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为中国数学、世界数学输送了众多精英;我相信再过一百年,北大数学将会更上一层楼,将会把更多的世界数学精英吸引到燕园,将会对人类的数学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br><br>2013年5月25日完稿于香港<br><br>【后记】:感谢刘建亚、唐朴祁、葛力明、沈捷提供的信息和帮助。感谢卢昌海、蔡天新、游志平、欧阳顺湘、金石、励建书等朋友的支持。看到北大数学校友、80后的@木遥 在其新浪微博的评价“写得太好了”着实让我自满了一下。
http://iccm.tims.ntu.edu.tw/#PlenarySpeaker ICCM不是 ICM( 一小时报告)
http://www.icm2014.org/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 (ICM) is the large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in the mathematics community.
作者:一民 时间:2013年05月26日 20:22 查看全文